一、课程教学目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现代工业与液压系统息息相关,液压技术在机械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国重器中,液压系统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各类液压基本回路、液压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关知识。课程以液压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以液压系统的组成为主线,从元件、回路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逐级递进讲解,培养学生对机械装备液压系统进行调试、维护及分析与设计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及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流体传动原理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合,针对典型的液压系统,能够进行液压元件的选择及计算,并进行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课程目标2:掌握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能够进行典型液压回路设计与比对,并了解影响系统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具有参数确定、方案选择及原理图绘制的能力。
课程目标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具备液压系统调试、维护及分析设计能力。能够通过整理、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定,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二、思政育人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长远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建立文化自信;
2.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通过液压典型案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建立文化自信(绪论)
绪论部分主要讲解液压系统组成、液压系统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通过了解液压传动原理及发展历程,引入4000多年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禹治水”故事、公元前256至公元前210年修建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三大水利工程应用案例以及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充分阐释了中华民族顺水之性、利用风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伟大智慧和伟大创举,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介绍近现代以来在液压与气压传动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引入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的故事,以及当前国务院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阐述液压与气压传动领域科技进步对制造强国战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液压传动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体现大国重器。
PPT课件截图:

上课视频:
案例二:通过液压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学习,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液压泵)
介绍液压元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合部分,主要涉及工程中常用的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本部分可以拓展问题,使泵高压化,配流原理有哪些创新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的机构创新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从设计新的泵体结构,解决泵的泄露问题、噪声问题有什么创新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学习液压元器件复杂结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下是轴向柱塞泵结构图:

案例三:通过液压仿真案例演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液压回路)
液压回路部分,把AMESim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流体系统类应用库搭建回路,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软件操作的便捷使得学生不局限于操作实验台的限制,有利于学生专注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上,将学科发展前沿引入课程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天性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液压缸测试草图AMEsim模型搭建如下:

案例四:通过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综合液压系统部分)
在学习完液压元器件及液压基本回路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材第八章是综合液压系统,本部分采用翻转课程的形式,学生5人一组,自学分到的液压设备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并上台讲解,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越来越轻松,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增高,主动性越来越好,任务完成度较高。在团队合作中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度不断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泵的创新设计中,学生设计思路新颖,设计成果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对课程中穿插课程思政元素接受度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了能力锻炼,激发了创新和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