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6(上)》设计类型为住区规划设计,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专业必修的设计专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按照正确设计流程完成住区规划设计。
课程目标1:住区分析与定位。认知基地区位、周边建设、配套设施、自然环境,以及基地所在区域的发展潜力等,对基地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基地设计定位。
课程目标2:规划结构与布局。根据设计定位,分析居住对象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规律,对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交通与组织、外部空间与环境等设计。
课程目标3:住宅户型与形态。掌握户型设计与生活模式的关联,绿色生态住宅建设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能够对住宅建筑形体和套型空间进行适度创新。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以“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人居”的大思政主线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旨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课程思政知识体系
课程按照《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和《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设置了知识单元,以“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人居”的大思政主线为指导,结合知识单元进行了模块化思政导入,形成了“美好生活营造-美好空间组织-美好设施配置-美好绿色住宅-美好住区环境”“美好”主题贯穿设计流程的课程思政体系。
表1: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与教学组织

四、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美好生活营造
政策引导:“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强调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参与,要“共建”“共治”“共享”,做到社区事务不出社区。任何一个社区规划师需要:左手,要有志愿者,有社区社会组织,有一群居民能够出来服务居民;右手,有大数据,有算法,能够变成系统去在多个场景中间去服务居民各式各样的需求,包括养老的,包括育幼的,包括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包括老人大学、妈妈教室等等。社区里有无穷无尽的需求,规划师需要再“共建”“共治”“共享”这样一个核心政策指导下,利用科学的手段来满足。
大师作品分析:大师作品-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湾公租房

案例1-1:大师作品-百子湾公寓俯视图
作为事务所的第一个社会住宅项目,用设计推动中国社会住宅创新,让空间和建筑服务于人,庞大的社区消融于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唤醒住宅的社会性,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中关于居住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开放的社区”,设计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社区,然后把城市街道引到社区里面。一层是与城市融合的公共功能为主,二层包括绿化和活动场所,通过一个连桥把二层的空间整个串通起来,形成立体社区,把人性的空间、社区感跟城市的融合。
案例1-2:大师作品采访视频
案例二:美好绿色住宅
行业动态:立体园林建筑
立体园林建筑作为绿色建造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对于实施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行动,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失谐的“城市病”,推动城市住房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生态、低碳节约、和谐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2-1:行业动态讲解课件
大师作品分析: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马赛公寓完整地体现了柯布的理想社会思想。他提出“让住房回到居住的本质”的概念,以连续生产、低成本住房的设计哲学,重视住宅的功用性和内在生态系统。他设计的现代居住社区,可以发展成最坚固的防疫单元格。

案例2-2:马赛公寓讲解课件
案例2-3:马赛公寓视频
专题讲解:建筑师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梁思成建筑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创立的中国建筑设计国家奖。2016年获奖者为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绿色和生态建筑设计的旗帜性人物、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从生物气候学实验、生态高层建筑、绿色景观与建筑造型整合、绿色墙面、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讲解杨经文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案例2-4:建筑师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讲解
案例三:美好设施配置
政策导入: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论述体现了辩证思维。
案例延展:住区文化设施布局

案例3-1 西安高新区西太路核心区文化设施布局
专题讲解:10分钟文化圈、10分钟阅读圈
响应国家提升居民“文化自信”的要求,10分钟生活圈应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室,结合实际居民需求考虑增加棋牌室和阅览室等丰富文化生活的品质提升类设施。

案例3-2 文化圈讲解课件
五、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课程从“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人居”大思政主线出发进行设计,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根据教学进程设计思政专题的阶段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课程思政思维习惯,展开“美好生活”思政设计实践,强化了立德树人导向,实现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润物无声”。
经过4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基于环境、基于人群需求、社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明显提升,能从课程所涉及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角度出发,设计方案的知识性、人文性显著提升。


《建筑设计6(上)》结课作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