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车辆工程 > 正文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发布时间:2022-02-24

一、课程教学目标

汽车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汽车构造》等课程的基础上,找出汽车结构参数、使用参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进行水利电力施工车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车辆的设计、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实践中提高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车辆知识产权研发等创造条件。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以专业培养方向为依据,以课程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掘《汽车理论》课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显性的课程知识学习中水乳交融、潜移默化地融入汽车行业发展及汽车工业强起来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并在2022年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对汽车理论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加入思政内容,初步提出汽车理论课程课堂思政教育的目标。结合专业知识目标,形成其课堂思政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及爱好,勇于钻研的自学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汽车理论内容重点,引入我国汽车方面发展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以课程专业知识点为起点,寻找与知识点属性相近思政教育点,对多个思政教育点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线,多个课程思政教育线形成课程思政教育面,同时寻找知识点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担当精神的目的。《汽车理论》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包括:

案例一:绪论思政案例

绪论中普及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时,从我国古代夏朝大禹时代奚仲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车讲起,讲到三国时期的指南针车、晋或晋以前的鼓车、旧中国的“民生牌”载货汽车,讲到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的“解放牌”载货汽车、改革开放后“奇瑞牌”轿车、进入新世纪的“哈弗牌”SUV汽车,最后讲到21214月问世的集高科技于一身的世界顶尖汽车--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问世,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明白新中国建立自己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奋图强,理解改革开放后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严峻形势,更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强国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增加了学生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强化了学生要实现祖国强起来的使命。

案例二:汽车动力性思政案例

汽车动力性中讲述附着条件和附着率这个难点时,首先通过车辆滑转实例引起学生思考是否发动机的功率越大汽车就跑的越快,之后引入附着力定义、附着条件表达形式、附着率内涵,最后使学生明白只有汽车和道路之间和谐一致才能使车辆跑的快,而在2005年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提出共同构建一个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同时指出在社会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和谐,比如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通过这些增强了学生对和谐世界的政治认同,又使学生明白自己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的责任。

案例三:汽车燃油经济性思政案例

汽车燃油经济性中讲述目前我国《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时,通过分析不同时段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不同,限值要求越来越严苛,限值越来越低,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燃油消耗量限值随着时间是这样变化的,讨论石油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在201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做出全面节约资源的战略部署,要时时处处把节约挺在前面,培育节约意识,我国全面节约能源也得到了有效推进,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通过这些使学生明白学习扎实知识、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才能为汽车节约能源发展献计献策和助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汽车动力装置选择思政案例

汽车动力装置选择中讲述主减速器传动比选择时,让学生明白选择小的主减速器传动比,汽车的经济性好,但动力性差,选择大的主减速器传动比,汽车的经济性差,但动力性好,没有一个主减速器传动比可以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都达到最佳,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取舍问题,在选择的时候要有辩证思维,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像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为解决这一矛盾做好助力、增强担当。

案例五:汽车制动性思政案例

汽车制动性中讲述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时,首先分析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是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提高续航里程,其次强调电动汽车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最后指出自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阶段,而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了解目前有哪些新能源政策,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节能减排领域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学生思考国家发展,增加其社会责任感。

案例六:汽车操纵稳定性思政案例

汽车操纵稳定性中讲述操纵稳定性的开路系统和闭环系统时,首先分析开路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汽车的固有特性,其次说明闭环系统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最后通过陈云同志于1947年在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会议上发表的“如何避免认识的片面性”讲话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到底是开路系统好还是闭环系统好的辩论和实验,通过这些,教会学生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不要片面性,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理性辩证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案例七:汽车平顺性思政案例

汽车平顺性中讲述人体对振动的反应时,首先分析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强度等因素,其次讨论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最后指出汽车在设计时如何提高人员的舒适性,要求学生在汽车设计时加强技术创新,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大国工匠精神,向饶斌、孟少农、郭力等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们学习,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案例八:汽车通过性思政案例

汽车通过性中讲述通过性定义时,指出通过性主要是指汽车通过各种无路、坏路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而前面学习的汽车各种性能时均只考虑在良好的道路上这种情况,向学生说明研究汽车的使用性能不仅研究经常遇到的良好道路,还需要研究不经常遇到的道路和障碍,即要求全面研究汽车的使用性能,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全面发展,思考如何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助力祖国强起来富起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汽车理论》课程将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知识传授有效深度融合,潜移默化中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开展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政课程建设,培养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情怀、创新思维,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育效果。

汽车理论的授课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思政内容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汽车理论课件形式多样、制作精美,思政内容生动,结合实际,深入浅出”,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讲课生动、有激情,概念讲述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有感染力,使用启发式教学,能够使思政内容有效的融合到理论教学中去”, 使其能较好地掌握汽车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培养其家国情怀。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