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人才培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注册规划师12人;拥有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适水发展规划等六个教学团队;专业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培养具备“中原地域、适水规划”专业特色的学术型人才。
从创办至今,城乡规划专业已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受到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多年高达95%以上,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率25%以上。考研学生绝大多数升入同济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985名校继续深造,就业学生进入地方政府、地产、设计院等高端部门人数多,就业面及就业渠道广泛,可发展空间大;培养的大批毕业生已逐渐成为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对母校的反哺也在逐年加大,尤其在校企合作、信息共享、支持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2024届
毕业设计选题分析
2024届城乡专业毕业生共26人,本次毕业设计的主题广泛,覆盖了国土空间规划各个层面,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3个、城市更新规划设计3个、村庄规划4个、城市空间设计7个、详细规划9个,其中体现“中原地域”特色的选题有9个、体现“适水规划”特色的选题有9个,学生们的课题选择均源于实际项目,秉承国土空间规划新战略新思路,坚持立足当下,创造美好人居环境
当前,新时代城乡规划学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正在结合新的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运用OBE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定位、学科知识构成、新时代培养体系,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三、毕业设计总体评价
2024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从选题来源、理念创新、研究前沿、技术新颖、成果展示等多方面,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市场要求和专业要求,展现了城乡规划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以及同学们对新时代城乡规划实践的感悟与思考,是对五年学习的完美总结。
同时,毕业设计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愿同学们能在此次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直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城市与乡村的兴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秉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让人居环境更为美好,这是专业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一)
本篇将作为第一期,展示本次城乡规划系毕业设计的部分优秀作品。此次毕业设计展既是对同学们往昔五年学习的总结和展示,亦是对大家未来征程的展望。
01 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设计之都城市更新设计
作 者:覃艳喜
指导老师:牛丽娟
从基地独有的空间肌理、历史文化、滨江资源入手。通过链接、折图、叠景三个行动探索三阳设计之都历史街区的活化路径,构建历史、产业、人群、服务之间的折叠链条。为塑造设计之都,创意引领的街区,方案通过链接进行古今空间上的更新,识别历史资源,探索空间层次,理清空间关系,构造折叠路径折叠单元的结合焕活街区,链接当下生活,串联历史文化实现点线面场域的资源共生;通过折图达成功能模块的层次叠加,更新模块功能,植入设计创意企业。通过叠景设置多样化、多时段的场景活动,结合折叠游径引入创意活动和设计展览、城市漫游等。最后将江滩绿地链接进入场地,共同形成三阳多维度复兴的合力。
![](/__local/B/41/6B/C5642F285A9BA308AB2125ACB88_87F6A661_3F214.jpg)
![](/__local/F/1E/66/DF903B4FDE8746EDE231F6536EA_B6FFA1B3_409C6.jpg)
![](/__local/9/22/A7/A108E4A7BB831F1E2DBE7096DDE_FC2248F3_40A7D.jpg)
![](/__local/7/76/C2/35AAB81C19FFFF59DD1716B2034_BBB00DBD_3E7AB.jpg)
![](/__local/1/A3/34/7018716F43259E555EC9AC3AE52_CB956ABE_36BD2.jpg)
02 尘世舞钢,慢游石漫--舞钢市尹集镇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方案一
作 者:王艺颖
指导老师:吴怀静
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尹集镇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结合小城镇分化以及“两山转化”理论,对尹集镇进行研究分析,在提升尹集镇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及其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村庄的良性发展。并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通过以下策略具体实施:
(1)产业方面分析提炼乡镇的既有特色,同时挖掘潜在特色,对未来的发展分化方向进行规划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尹集镇的特色景观及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对农产品进行产业链塑造,结合旅游,打造IP品牌。
(2)人居环境方面根据乡镇发展趋势确定产业以及文化等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乡镇能以最大潜力实现专业分化,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乡镇;改善尹集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质量、公共空间等,统一建筑风格,打造特色景观;并对尹集镇内的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升级。
(3)生态方面以向“两山转化”为导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增强对生态绿地的建设,并建设相关管理机制。
![](/__local/E/A1/D8/C5D0BCA0E25F7286B759F9596E4_25E51BC2_68DEB.jpg)
![](/__local/1/5B/D6/CE5F4F8E4A3F37854E7CDF09ED0_FD4A270B_843AF.jpg)
![](/__local/B/CA/0D/B6EBD5A88A6072646092D99DA99_75321DD6_7EFFB.jpg)
![](/__local/0/E9/E5/6EB6C3561EF9161011F9535B7B1_181D099E_6845E.jpg)
![](/__local/9/E4/B9/AD03A815D323A0ADA219E50362B_7BB7E59C_7E479.jpg)
![](/__local/B/8B/4E/128BBA281B1505C4F6A0D1CEA19_8F39D84D_70B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