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宣讲工作的要求,我省成立了省委宣讲团,校党委书记王清义作为省委宣讲团成员赴信阳市和信阳师范学院进行宣讲,宣讲生动准确,反响广泛热烈。近日,王清义书记在前期宣讲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着力“五个牢牢把握” 学懂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为题,为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王清义书记的专题党课对我们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富有重要启发,提供了重要帮助。希望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我们党以“中国之治”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中国之理”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四个之问”,以“中国之路”印证“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中国之智”彰显“两个结合”的时代精华,以“中国之策”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行业一流高水平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课内容全文如下。
着力“五个牢牢把握”
学懂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296名代表和83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各地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省委要求我作为省委宣讲团成员到信阳市和信阳师范学院进行宣讲,并与信阳农林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备课过程中,我越学越感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又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与干部群众和师生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精神状态都非常好,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10年进行的伟大变革,对未来党和国家事业的谋划,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可,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更加彰显,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护、信赖和爱戴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我备受鼓舞。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既要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起来系统地学习,又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和闭幕后系列讲话结合起来系统地学习;既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又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到哪去,讲了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了延安和安阳。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告诉我们,革命文化要传承好,不要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从哪里来,是我们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国内存在政党或政体大约有200多个,每天都有消失,每天也都有诞生,这些政体成立之初,打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旗帜。但有些政体走的时间长了,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不管走多远,走多长,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没有忘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是喊着“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这一响亮口号走向成功,缔造了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革命文化土壤所产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要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是用生命换来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是要我们必须弘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一次出行,既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又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余字、15个部分,从逻辑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导语和第1至第3部分,是总论,管全局、管根本、管引领。第二板块包括第4至第14部分,是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部署的展开。第三板块包括第15部分和结束语,即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遵循规律和发挥人民主体能动性相统一;从战略上做好青年工作;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等。怎样学习把握其中的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7日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下面围绕这五个牢牢把握,我谈一些学习体会与同志们分享。
一、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一步步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报告着重回顾了我们经历的几场重大挑战和考验。一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二是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我们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三是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四是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可以说,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至今已走过10年。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可以通过“3”“16”“4”三个数字来总结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
“3”就是这10年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这一百年间,世界格局不断发生调整和重构,西方资本主义虽在发展但不断陷入危机,世界社会主义虽历经曲折但展现强劲生机。自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展开;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后,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步步彰显,“东升西降”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创新引领下,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转向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光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这三件大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6”就是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主要是从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1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1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在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3件大事、系统总结16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凝练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4个方面的里程碑意义。
“4”个里程碑意义,我们只要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很好理解。第一个里程碑意义就是我们党是什么样的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第二个里程碑意义就是我们人民是什么样的人民。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个里程碑意义就是有了这样的党和人民,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第四个里程碑意义就是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成就伟大事业靠什么来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3件大事也好,16个方面的成就也好,4个里程碑意义也好,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所取得的成就。这其中需要战略定力、战略谋划,需要策略制定、战术运用,更需要泰山压顶不弯腰、我自岿然不动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两个确立”作为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二、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两个结合”的要求,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党百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事业不断成功的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探索了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也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写出《论十大关系》,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十八大以后我们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这是因为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比如,李世民推翻隋朝以后问魏征,隋朝为什么灭亡?魏征说隋朝失去了民心,不得人心,要怎么凝聚人心,那就是处理好朝廷和百姓的关系。最后,李世民就提出了“国以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为政以德,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来的,意思是统治者要关心百姓、善待百姓,不要虐待百姓,不要欺压百姓。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作了概括和阐述。
“六个必须坚持”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为起点,到“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终点,贯穿其中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中所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鲜明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科学回答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命题,为我们党“未来如何继续成功”指明了方向。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如何准确理解蕴含的深刻含义。我们把视野回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具有人民性。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这说明马克思研究的是真理,具有科学性。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指导具体工作,具有实践性。最后,在“三个一生”和“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所以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本质属性在新时代表现得是非常全面充分的。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6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讲,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讲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就是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追求。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局面。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写好的教科书,没有印好的答案册,更没有随波逐流、从头再来的机会,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方面,我们必须守正,坚决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不走邪路。另一方面,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以科学思维应对变局,勇立时代潮头,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在创新上持续发力,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样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点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探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方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点解决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攻克重大风险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抓住党的建设“牛鼻子”,以自我革命作为第二个答案,回答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并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整体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全面系统的、辩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点,深刻把握事关党治国理政的各种要素的复杂关系、关注这些复杂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如何实现相互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就需要我们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6个方面,是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我们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这一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三、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那么,以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手段实现奋斗目标、完成使命任务呢?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也是我们用中国语言与世界对话的共同话题。所以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从5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作了阐述。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本质要求。这个本质要求有九个方面,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本质要求,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彰显领导优势,起政治保证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彰显制度优势,起方向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往的本质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文明形态的本质要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自己走出来、探索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照抄外国、照搬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在领导力量+社会制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对外交往+文明形态这一逻辑脉络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的现代化理论系统集成的重大创新,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的是领导力量问题。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前进方向问题。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的是发展目的问题。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调的是发展动力问题。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的是方式手段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重要论述,充满自信自立自强的理论气度,把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集中体现我们党的宗旨使命,深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四、要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我们以前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表述的重大变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忧患意识,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才能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7个方面对工作进行了部署,这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识、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彰显党的初心使命根本要求。党的性质和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党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同时,能够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有机统一,人民监督是外在约束,要求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人民性;自我革命是内在自觉,我们党的性质要求必须主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适应人民需要。可以说,党的初心使命是坚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原点和动力源泉,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党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只有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接受人民监督,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团结带领人民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二是贯穿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题,精辟阐述伟大自我革命的战略意义、基本内涵、实践要求等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问题,深刻阐释内靠自我革命、外靠人民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极大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贯彻到每一部党内法规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重大制度和具体举措中,使科学理论转化为制度规范、确立为行动遵循,形成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是汇聚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以前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聚焦“七个有之”严明政治纪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着眼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紧盯“关键少数”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这些工作,都有力推动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四是体现坚持制度治党重大创新。党中央把依规治党摆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位置,突出制度建设鲜明政治导向,做到规纪必依、执行必严、违反必究。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推进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坚持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并重,出台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等规定,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让法规制度真正“带电”,营造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五、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是我们时代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主题突出强调了团结奋斗,同时团结奋斗也贯穿报告始终。报告指出,“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报告全篇以“团结奋斗”四字铿锵结语。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不断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提出团结奋斗的新要求,开创团结奋斗的新局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打倒日本侵略者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专门出台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文件,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因此,党领导人民铸就的团结奋斗精神,革命战争时期是印刻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红军战士身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展现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改革开放时期是书写在“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开拓者身上,新时代是定格在1800多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宝贵生命的党员、干部身上,激扬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守岗位、一往无前的最美逆行者身上……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
事实证明,团结才能胜利,不团结就会一事无成;奋斗才能成功,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共创强国业、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