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男,汉族,1964年2月生,河北行唐人,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学习或工作。 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年09月—1988年12月,在东北大学岩石力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9年01月—1991年12月,在东北大学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2年01月—1994年04月,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博士后(副教授) 1994年05月—1998年05月,在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研究员1998年06月—至今,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员 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研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非线性岩土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曾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30余项。199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奖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航空工业(部级)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1997年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Richard Wolters 奖,为亚洲人第一次获得;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以来,从“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产生”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揭示了锁固型滑坡和地震的成因机制,并给出了系统的物理预测方法。2017年提出的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参数调整建议,已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2018-2035)》采纳。2019年提交的科学问题“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入选中国科协2019年度发布的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著作5部,第一作者SCI/EI论文20余篇。

...

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年09月—1988年12月,在东北大学岩石力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9年01月—1991年12月,在东北大学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2年01月—1994年04月,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博士后(副教授)

1994年05月—1998年05月,在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研究员

1998年06月—至今,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员

    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研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非线性岩土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曾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30余项。199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航空工业(部级)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1997年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Richard Wolters 奖,为亚洲人第一次获得;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以来,从“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产生”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揭示了锁固型滑坡和地震的成因机制,并给出了系统的物理预测方法。2017年提出的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参数调整建议,已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2018-2035)》采纳。2019年提交的科学问“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入选中国科协2019年度发布的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著作5部,第一作者SCI/EI论文20余篇。



上一篇:胡进峰

下一篇:李红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