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队员及带队老师安老师在东站集合
队员在红旗渠博物馆参观学习
实践队全体在文字博物馆与纪委为书记李宽生合照
实践队员与北方工业大学和中州大学实践队合影留念
2017年7月1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探寻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的成员们在古都安阳火车站汇合,古都安阳以40度的热情欢迎了队员们的到来。
带队老师安兴继跟小队成员在安阳东站汇合对成员们进行了简单的实践动员大会,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宣扬华水青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探访古都安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当代大学生作出榜样。当天晚上,安老师与成员们进行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7月12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并参加了中国文化交流学院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在安老师和队员们的努力下,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委书记李宽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李书记亲切的询问了实践队的活动开展情况,向队员们讲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馆史,并邀请队员们在贵宾室进行进一步的交谈。安老师向李书记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意义。并向李书记介绍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金砖”历程,以及刚结束的由我校承办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年会。
李书记就队员们提出的“对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有何看法和期待”的问题时表示,“探访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主题选择很好并且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的:重视发展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在交谈的最后,李书记表示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探访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的同学们给予了厚望,希望队员们能够不怕吃苦,发扬团结精神,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告别了李书记,队员们在博物馆又遇到了“文字小博士”活动以及来自河北夏令营的小朋友们。队员们向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宣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向小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字发展史,他们在队员们的影响下,对学习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当代大学生的重视与推广是极为重要的。
7月13日,实践队的成员们各司其职,走上街头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将连日来与实践相关内容制作成调查问卷,寻找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们,向他们了解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精神的看法和评价。
7月14日,实践队员们一大早在安阳西客站集合,一起出发去位于安阳西部的林州市。这个路程颠簸漫长,队员疲惫的在车上睡着了。队员们克服晕车的困难,经历漫长的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林州市汽车站。下车后,队员们简单的整顿行李,马不停蹄的奔向了著名的红色景点——红旗渠。
红旗渠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且近前日我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红旗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设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产学研基地,并举行了签约和揭牌仪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有共通之处。作为华水的一员,我们认为学习红旗渠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来到了红旗渠景区,感受先辈留下来的艰苦奋战,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
队员们在红旗渠大门前合影留念。在门前我们还遇到了来自湖北省的旅游团队,队员向他们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向游客宣传红旗渠的红色精神,并愉快的和他们合影纪念。红旗渠风景区门前特别设置了一个党员宣誓的仪式台,我们有幸的遇到了来自山西省的党员队伍,并在他们入党誓词宣讲结束后向一位同志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他就我们提出的对于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发扬红色精神作出了回答,他认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跟随党的领导,切实履行自己作为大学生的义务,好好学习,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进入景点,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整齐,翠柏簇拥,渠水奔腾。在刚进门口,路的两边有由红旗渠水浇灌的含苞欲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粉嫩的荷花与翠绿的莲叶相互映衬,环境清幽雅致。在上山的途中,我们看到了红旗渠的一干渠,奔腾的渠水滚滚向前,泛起朵朵的浪花,红旗渠承载着林州人民的幸福憧憬,奔流到改革开放的红色年代。
随后我们去了红旗渠纪念馆,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重要实践地点。我们很有幸的在馆内遇到了来自安阳师范学院的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星火”红色寻访团,并与他们在一起合影留念,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为宣扬传承红旗渠的红色精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红旗渠纪念馆珍藏了许多当年的黑白照片和影像资料,直观讲述了当年林州人克服重重困难,引水建山渠的壮观场景。跨省调水,引漳入林,这一想法和决策本就是解放思想的辉煌典范,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创举,与“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样豪迈。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个人都是遵循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排除万难,利用人民无穷的智慧与团结的力量,昼夜奋战在第一线,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无私奉献。这些一一攻克的难关在今天看来有多少惊叹,就有多大胆略,有多少荣誉就有多少的担当,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的牺牲。我们探访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在此次的活动中,深切体会了先辈们造山凿渠,引漳入林过程中的艰难,深刻学习了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传承红色景点精神,使其永久保持活力,历久弥新。
7月15日,前一天的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地面上很潮湿。以为能给酷热的林州降了降温,但空气依旧是闷热闷热的,并不是十分的凉爽。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踏上了继续学习的旅程。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旅程来到了红旗渠的分水闸景点,总干渠在分水闸处分为三条干渠,依山远行,深入林州腹地,润泽着林州54万良田。
分水闸前竖立着红旗渠纪念碑,我们在这采访到两位游客,他们也是怀揣对红旗渠精神的向往而来到这里,队员们向他们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他们表示会不断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而后我们来到青年洞景区,继续开始学习红旗渠红色精神之旅。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在山下,我们没有选择坐车上山,想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体悟当初开山凿渠的艰辛,我们选择了一步步坚实的走上山。上山的路程并不是很好走,路都是当年的先辈们一点点开凿出来的,大多的地方只容许一人通过。路是土石堆砌出来的,我们前后紧紧的跟在彼此身后,团结互助,共同前行,不让一人掉队。我们一路上依山傍水而走,路过鹊桥,沿着右岸栈道,过虎口崖、神工铺、到达天河亭,然后沿着红旗渠岸到达青年洞的洞口。在上山的路途中我们还遇到了在进行人文表演的“凌空除险”和“铁姑娘打钎”的队伍。他们形象的还原了当初修渠民工们艰苦创业的艰辛。先辈们踏遍千山万水不显山露水,吃尽千辛万苦不喊累叫苦,以自己的艰辛付出为红旗渠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在上山途中还遇到了北方工业大学和中州大学夏令营的同学们并与他们亲切交谈,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我们也很荣幸的在青年洞遇到了来红旗渠学习红色精神的漯河临颍县检察院干部,并向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询问他们关于当代大学生来此学习红旗渠的精神的意见与看法。他们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来红旗渠实地学习红色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培养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最后,队员们登上红飘带廊桥,俯瞰漳河奇观、三省风光。为此次的红旗渠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会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的红色精神,身体力行的将其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也会将这份伟大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7月17日,阳光明媚的一天,也是我们实践的第六天。我们来到了太行山脚下,来领略太行山的奇特风光,感受太行山精神。
太行大峡谷,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壶关县,集雄、奇、峻、美于一体。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收到了来自山西太行山大峡谷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壶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它由青龙峡,红豆峡,黑龙潭等组成。山西省旅游局发来短信问候,欢迎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西。山间云雾缭绕,早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我们在太行山大峡谷的石碑面前合影留念。并很有幸的采访到了来此地游览的旅客,询问他们对于太行山精神的看法,以及对于当代大学生来此地传承学习太行山精神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他们很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们认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很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去传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应该具备这样的太行山精神,为国奉献。
清晨,山间的空气很清新,抬头是四散的云雾,我们在山中行走恍若置身仙境一般。峭壁陡立,峡谷纵横。曾经有诗句这样描述它的美: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
我们游览了泉潭叠瀑的桃花谷,百里画廊的太行天路,原始森林的太极冰山,太行之魂的王相岩。站在太行之巅,俯瞰山河美景,体悟当年的太行山精神。我们一路前行,无所畏惧。
7月18日,“探访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已经从安阳市到林州,从文字博物馆到红旗渠再到太行山,一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传播满满正能量。
从文字博物馆的中华传统文化,到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再到太行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截止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收到117份调查问卷,通过整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接受问卷调查的多为11-22岁年龄段学生;有一半以上人对文字发展历程大概了解,民俗和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人们最感兴趣的。一半以上的人认为非遗保护需要坚守传统,他们非常愿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民众意识不够强和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是非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71.79%的人了解红旗渠精神,而且大多通过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宣传和网络媒体等渠道;93.16%的人们认为太行山革命精神有现实意义。人们对于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或红色革命精神都是持积极态度,而我们的活动更是将这些精神深化,不断提醒大家,在现如今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我们仍需不忘根本。
7月19日,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九天,在结束了我们的林州红旗渠太行之旅,我们跟天气包含着饱满的热情,一起来到了著名的安阳殷墟遗址。殷墟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站。它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是甲骨文的出土之地,甲骨卜辞中称之为商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它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首先入目的,是一个朱红色的大门,跨门而入,各个展馆之间相隔较远,都是在露天的场地当中,滚滚的热浪袭来。我们首先去的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地下博物馆,是最不能错过的景点,里面有很多的馆藏文物,特别是甲骨文的介绍最为全面,整个博物馆建于地下,造型独特并且新颖。沿着道路走下去一股清凉的风直面袭来,给我们瞬间降温,在道路的左手边是各朝代的时间表,真的有种穿越朝代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回到商朝,那个战争动乱的年代。拐一个弯便来到以一个超级大的甲骨文模型为蓝本的水池,这里便来到了中庭。仔细看博物馆和中庭之间的玻璃,玻璃上有甲骨文,中庭的阳光透过玻璃就把甲骨文映射在了地上,不同的时间,角度光线不同,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就不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入口不远处的各种动物的小型玉雕,精致的惟妙惟肖。还有介绍甲骨文整个的制作流程,过程复杂却有趣,3D的短片讲解也很细致,令人受益匪浅。
在地下博物馆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的馆藏文物,虽然很多都是一比一的复制品,但是也很让人惊艳,数万年前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们很有幸的见到了一比一复制的司母戊鼎,并与它合影留念。
而后出了博物馆,沿着林荫小道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妇好墓。门前一座矗立的妇好的石像,令人心生敬畏。妇好墓也在地下,里面出土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
著名的文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说过,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由此可见古都安阳历史文化悠久,安阳又称殷都,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殷墟和永济渠是世界文化遗产。这趟旅程我们收获颇多,获益匪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传承和发扬。为保护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快乐的时光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探访古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天时间,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这几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累。但这将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