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之滨,坐落着一所充满活力与智慧的高等学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交融的乐园。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学子怀揣着梦想与憧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求学。
受访者简介
清安(KAWTAR BOUALEM)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每周访谈,是我们开启留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我们旨在通过这个平台,聆听他们独特的故事。记录下他们在异乡求学的点滴感触,他们对专业学习的深刻见解,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轶事,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此来感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国际魅力,见证这些来华留学生的心灵在知识与文化的海洋中畅游、成长。
来自摩洛哥的清安,今年大四,就读于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以来,清安都在经济与贸易领域深耕不辍,并以连续四年的高分荣获多次河南省政府奖学金。她不仅学术基础扎实,语言能力更是同龄人之间的翘楚。大学四年,她刻苦学习汉语,通过中文HSK四级考试。熟练掌握汉语、阿拉伯语、英语、韩语四国语言。积极参与我校组织的外事活动,凭借我校的国际化平台,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使她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世界。

当被问及为何远渡重洋、落脚河南开启求学之旅时,清安目光明亮,言语间满是坚定:“河南,这片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厚土,有着无法抗拒的魅力。那些古老遗迹、流传千年的民俗技艺,无一不在诉说悠长历史。”
其中,豫剧是她最大的兴趣之一。她曾与她的中国朋友一起前往郑州市博物馆,去探寻豫剧文化的“前世今生”;在豫剧文化专区,玻璃展柜中静静陈列着的旧戏服率先吸引了清安的目光。那些戏服虽历经岁月摩挲,布料微微泛旧,绣纹却依旧精美繁复,金线银线勾勒出的吉祥云纹、灵动飞鸟,似在低语过往名角登台时的熠熠风华;一旁,不同年代的豫剧脸谱一字排开,红脸的赤诚、白脸的狡黠、黑脸的刚正,油彩勾勒间,尽是鲜活的人物百态。清安忍不住凑近,鼻尖几乎贴上玻璃,仔细端详每一处细节,嘴里不时嘟囔着刚学到的中文词汇,尝试解读脸谱背后蕴藏的深意。

晌午时分,清安在她的朋友陪伴下,前往豫剧茶馆,体验豫剧状造,品鉴豫剧演出。
妆造师傅经验老到,手法娴熟得如同施展精妙法术。打底、描眉、上油彩,一笔一划细致勾勒,不一会儿,清安镜中的面容就有了大变化,眉眼高挑,胭脂绯红,配上精致头面,摇身一变成了戏里娇俏的闺阁千金。她对着镜子左顾右盼,模仿记忆中豫剧演员的神态,引得身旁朋友忍俊不禁,纷纷拍照留念。

待妆造完毕,演出恰好开场。锣鼓锵锵,琴音袅袅,状造师傅摇身一变,身着华服、粉墨登场。清安敛了笑意,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仿若被施了定身咒。台上名角儿一亮嗓,婉转高亢的唱腔便直直钻进众人心里,时而诉说着巾帼英雄的豪情壮志,时而演绎着才子佳人的缠绵情思。清安虽不能全然领会唱词深意,却也被这独特韵律牢牢拿捏,跟着微微晃头、轻拍手掌。

直至夕阳余晖透过窗棂,给茶馆镀上一层金边,这场豫剧盛宴才缓缓落幕。清安带着不舍卸妆,脸上却还挂着意犹未尽的神情。此行过后,豫剧不再只是她闲暇时的消遣,更成了她心间割舍不下的热爱,她深知,往后的日子里,自己定会频频折返,继续沉醉在这韵味悠长的豫剧世界,也誓要将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异国友人。
清安的大学生活临近末尾,但她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刚奏响高潮的前奏。

往昔数年,她穿梭于教室、图书馆与社团之间,奋笔疾书,汲取知识,也结识挚友,将青春挥洒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不仅夯实了专业基础,更让她练就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参与各类校园活动时,她是中外学生间的黏合剂,带着摩洛哥人的热情大方,促成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临近毕业,清安满心不舍,却也满怀期待。她计划毕业后开启一场长途骑行,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不同城市的烟火。在海滨小城,她要品尝鲜香的海鲜,跟渔民唠唠家常,记录方言里的民俗智慧;到摩登都市,打卡林立的高楼大厦,融入熙攘人群,感受商业浪潮背后蕴藏的活力与机遇。
清安深知,大学生活的落幕,不过是人生这场大戏换了布景。往后岁月,她愿化作一粒文化交流的种子,在中国的厚土里扎根、发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让她与中国的故事,在岁月长河里生出枝繁叶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