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时代,7月2日—4日,国际教育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及部分教职工,以普通学员身份,到河南省信阳市进行为期三天的大别山革命精神学习培训。院党委书记潘松岭,副书记张卫建,副院长刘桂华、李俊利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培训。
学员们首先实地瞻仰了位于新县的许世友将军故居。新县的红色历史是大别山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世友上将是大别山众多的将军中一位传奇和令人钦佩的将军,他在少林寺习武八年,为了给倍受压迫的穷苦人寻找出路投身革命,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悠然伴忠魂。1985年10月22日,戎马一生的许世友将军在南京去世后魂归大别山,埋葬在结亲的墓地旁,实现了他“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的诺言。通过对许世友将军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生平以及墓地的考察,学员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到许将军为何坚定不移地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毛主席,赤胆忠心昭后人。
培训班学员参观许世友将军墓园
培训班学员向许世友将军墓摘帽致礼表达敬意
7月2日下午6点,潘书记在住宿地的宽敞平台处,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夕阳的余晖中,潘书记讲到:“大别山精神的实质,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奋斗史和大别山的红色历史,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印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严峻形式,要求每一位党员必须肩负责任,在每一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潘书记希望学员们认真学习实践大别山精神,当好广大师生的表率。
晚上7:30,培训班有幸邀请到叶重豪教授,为学员们作大别山精神辅导报告。叶教授从大别山红色历史和英雄故事、鄂豫皖苏区红色历史和大别山精神、光辉的红色历史永恒的红安精神、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等方面,系统讲授了大别山红色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其中穿插了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革命母亲周家姆、猛虎战将秦基伟和郑维山、艰苦朴素的将军程悦长等生动感人的事迹,令学员们深受感动。潘书记在总结时提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学员们要不忘培育人才报效祖国的初心和使命,男同志们要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女同志也要巾帼不让须眉,大家共同努力,把国际教育学院的事业发展得更好。
叶崇豪教授为国教学员做培训
7月4日上午,培训班来到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园内陈列和珍藏着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4500余件,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集中反映了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烈士纪念碑呈五边形呈五边形结构,高13.1米,这个特别数字象征和纪念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13万名优秀儿女。
学员们在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张卫建书记和刘月副教授两位党员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潘松岭书记上前整理花篮绢带,培训班全体学员三鞠躬,表达对革命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培训班来到英名墙前,党员在潘松岭书记的带领下,在英名墙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英名墙似一叠打开的历史画册,刻着鄂豫皖三省二十六县万名革命烈士的英名;永生火炬雕塑铸造有多组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整个英烈广场展现着鄂豫皖苏区人民功勋不朽、浩气长存。
随后,培训班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所博物馆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县级革命博物馆,坐落在秀丽的山城新县东南,依山傍水,仿古式现代建筑,主体为江南风格,红檐橙瓦,庄严肃穆。学员们跟随着讲解员详细了解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形成、巩固、发展、建设过程和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情况,并在将帅馆了解了新县籍43位授衔将军和50位省级军级干部的生平事迹。学员们深刻感受到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活动,学员们学习了大别山红军革命运动的历史,增进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更要继承光荣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中,为国际教育学院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